无人机打无人战车!俄乌战场进入新阶段?
来源:央视军事发表时间:2024-04-07 09:34:53浏览量:4811
无人机摧毁无人战车
无人作战第二阶段已到来
3月31日,乌克兰军方发布一条视频,乌军无人机操作手成功摧毁了2辆俄军无人战车。
视频显示,无人战车由履带驱动,装有榴弹发射器和机枪。遭到无人机攻击时,2辆战车没有任何动作,可能已经处于毁坏或失联的状态。
这虽然是乌军在展示战果,但也同时证明,无人作战的发展已经在俄乌战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用无人机在战场上打击有人装备,甚至直接攻击人员,已成为俄乌冲突中的常态。这种“无人”对“有人”的作战方式,可以视为无人作战发展的第一阶段。
而“无人”对“无人”的作战方式,则可看作第二阶段。目前,俄乌战场已出现无人装备之间的厮杀,例如无人机空战,以及此次乌军无人机与俄军无人战车的对战。
再往下发展,就进入第三阶段。
提高无人装备自主作战能力
成为未来方向
目前无人作战中的智能化,主要还是在解决飞行控制和信息传输的问题,最终要靠操作手施展战术和完成攻击。如果一位飞手一次只能控制一架无人机,在大规模无人作战行动中将落入下风。
以无人机与无人战车的对战为例。从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角度看,无人战车可以看成把主战坦克的能力平均分成几百、上千份,“猛虎变群狼”,若能占据有利位置,可以成为持续输出的火力点。
此次乌军无人机摧毁的是2辆无人战车,如果面对几十辆甚至上百辆,则需要出动比战车数量更多的无人机进行打击,因为要考虑装备正常消耗和攻击失败的几率,也要考虑操作手的配置。
如果还是采取一对一捉对厮杀的方式,无人机这边肯定要吃亏。这就会倒逼无人机的研发机构去提高无人机的自主攻击能力,降低对飞手的依赖。
试想一下,飞手一键起飞多架无人机,然后在图像上选定几个目标,无人机就自动完成飞行控制和打击任务。此时,飞手就可以迅速转移,或者操控另一批无人机组织新的攻击。这在技术上是没有多少障碍的。
在这样的对抗中,有自主能力的一方就会对自主能力弱的一方形成质量和规模上的双重压制,打破无人装备消耗战的天平,再次引发无人装备自主作战能力的军备竞赛。
无人装备发展更需警惕
这里有一条“红线”
还有一种效率更高的情况,便是让无人装备具备自主识别和攻击目标的能力和权限。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发展方向,因为可能出现机器决策杀戮生命的情形。目前,这是人类对人工智能战争应用主流思考中的“红线”,谁都不会公开支持。但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敌对双方,真的能忍住不会为了取得一时的胜利而主动跨过“红线”,开启无人装备自主杀戮的“潘多拉魔盒”吗?
免责声明: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